一级指标 | 二级指标 | 指 标 内 涵 | 评 分 | ||
B | A | B | C | ||
1.建设思路与培养方案 | 1.1建设目标与思路 | 办学理念先进,建设目标明确,改革思路清晰,基本达到省内一流水平,具有显著特色。 | | | |
1.2专业建设规划 | 有思路清晰的专业建设规划,有切实可行的具体措施,专业建设年度总结内容翔实,对其他专业具有示范性意义。 | | | | |
1.3人才培养方案 | 培养目标符合时代要求,培养规格定位准确,符合社会发展需要并具有特色;培养方案具有创新性、科学性,注重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的整体优化与改革,注重知识、能力、素质协调发展。 全面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,方案可操作性强,实施情况好。 | | | | |
2.师资队伍 | 2.1队伍结构 | 专业带头人具有较高知名度。学术水平高,教学经验丰富。 教师队伍结构优化,梯队合理,素质优良。 教授、副教授≥40%,35岁(含)以下青年教师中硕士学历以上≥60%。具有博士学位者比例较高。 | | | |
2.2专业基础课、主干课教师情况 | 专业基础课和主干课由教授主持,55岁以下教授、副教授每学年至少为本科生讲授一门课。 | | | | |
2.3科学研究与教学研究情况 | 近五年承担省部级以上科学研究项目≥5项,或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≥2项或国家级科技成果奖≥1项,近五年获省部级以上教学成果奖、教材奖或其他教学类奖励≥1项。 | | | | |
3.教学条件 | 3.1教学设施建设 | 实验室、实习基地和图书资料等能满足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求。 | | | |
3.2专项经费投入 | 院系发展基金、自筹资金用于专业师资队伍建设、实验室建设、课程建设、教材建设、教学设备及教学改革等方面的建设经费较为充足,且持续增长。 | | | | |
4.建设、改革与管理 | 4.1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 | 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符合新世纪高素质人才培养要求,能集成、整合、深化已有教学改革成果,积极制作并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,重视对学生创新精神、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的培养。 | | | |
4.2教材建设 | 使用近三年出版新教材所占比例≥50%,使用外语原版教材、实行双语教学达到或超过教育部“[2001]4号文件”要求,教材建设成果显著。 | | | | |
4.3教学管理 | 教学管理制度健全,手段先进,执行严格;有适合本专业特点的各教学环节质量标准;教学质量保证和监控体系运行良好;专业指导委员会能实质性、制度性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;社会需求调研和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制度化、经常化;实行学分制;实验室实行开放管理。 | | | | |
4.4合作办学 | 积极引进优质教育资源,国内外合作办学有较好成效。 | | | | |
5.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声誉 | 5.1基础理论与综合素质 | 学生思想道德素养和文化素质水平较高;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、较强的基本技能和实践创新能力;学生外语、计算机应用能力强,等级考试成绩优异。 | | | |
5.2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 | 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普遍较强,毕业论文(设计)紧密结合实际,具有一定的学术水平和应用价值;学生在校期间参加省级以上各类竞赛并获奖;参与科学研究、科技开发、成果转化、社会实践等成效显著;发表论文、出版专著、获取专利等。 | | | | |
5.3社会声誉 | 社会声誉高,有国内知名教授。第一志愿报录比和录取分数线历年居全省同类同批次专业前列;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广泛欢迎,一次就业率较高;培养出有突出贡献的人才。 | | | | |
5.4示范辐射作用 | 专业建设成果示范辐射作用成效显著,在省内外有较大影响。 | | | | |
6.专业特色 | 6.1教改思路与实施效果 | 在人才培养模式、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等方面形成特色鲜明的实施方案,经过实践与总结证明效果良好,支撑材料丰富。 | | | |
说明:
1.本指标体系一级指标6项,二级指标17项,其中核心指标9项,一般指标6项。指标内涵给出了B级要求,明显高于B级为A级,明显低于B级为C级。
2.校级品牌专业立项要求:二级指标A+B≥12,核心指标B≥7,2.1、2.3、5.1、5.3必须达到B级要求。